什么是色温差?由于光源的光谱成分不同,其色温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光源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我们把这种光源颜色之间内在变化的表现就称为色温差。那么,为什么会有色温差?人眼为什么感受不到色温差?色温差有何实际应用?本文为大家做了相应的介绍。
受天气变化和色温的影响,在不同时间段我们观察到日光的色彩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因为日光的色温不断在变化,不过当变化不大的时候,我们的肉眼是很难察觉到区别的。
清晨和傍晚,太阳光线比较弱,太阳照射到大地上,会呈现出暖色调。日落时,太阳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上,光线照度迅速减少。日出与日落时的太阳,光线斜射在地面上,由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层较厚,波长较短的高色温,如蓝色光被大量吸走,留下的是波长较长的低色温,如黄色、红色或金黄色。第三,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色温变化很快。日出时色温变高,大概是从2000K迅速升到3500K,在中午时分色温达到5500K左右。相机一般将5600K作为白色日光的色温,低于该值则视为低色温,表现为黄色或橙色,高于该色温则表现为蓝色。这种颜色的变化内在表现就是色温差。
色温是一种温度衡量方法,通常用在物理和天文学领域,这个概念基于一个虚构黑色物体,在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其物体呈现为不同颜色。就像加热铁块时,铁块先变成红色,然后是黄色,最后会变成白色。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一种概念。通常说的色温是表示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指光的温度。色温差的原因就是光源光谱成分的变化,各种不同的光源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就是因为光谱成分不同。我们已经知道,白光中包含等量的红、绿、蓝光,即等量的红、绿、蓝光混合呈白光。这种白光的色温约为5400K左右。如果某一光源所含的红光成分多,其色温就低于5400K,如一般用的钨丝灯色温为2800K左右;如果某一光源所含蓝光成分多,其色温就高于5400K,如蓝色天空光的色温达20000K左右。
这是因为我们人眼有自动校正(适应)的功能。比如说一只香蕉,在阳光下你看是黄色,在白炽灯下、荧光灯下、蜡烛光前面、黄昏夕阳下你看着都是黄色,其实不是的。在这些不同的光源环境下,香蕉的颜色(黄色)也是有变化的,只是我们的眼睛把它自动校正了。背后还有大脑这个罪魁祸首,它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判断眼前的事物,比如说在黑暗里,给你一只香蕉,你也会认为是黄色的。
在拍照的过程中,闪光灯打出的光的颜色和中午时的阳光的颜色很接近,正因为如此,即使是直接使用同步闪光模式进行拍照,照片颜色也不会让人感觉有什么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给闪光灯上加上一个滤光镜,使得闪光灯打出来的光为其他颜色,打破这两者间的平衡,照片上就会显现出有意思的效果来。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闪光灯上加上一个和白炽灯色温相近的橘黄色滤光镜,然后使用改动过的闪光灯在正午的时候且白平衡模式被设置为直射阳光的情况下进行拍照。看照片时就会发现,被自然光所照射的部分在照片中的颜色就是普通的颜色,而被闪光灯打出的光照射到的人物就会呈现为橘黄色。如果在同样的条件下把相机的白平衡模式调节为白炽灯模式的话,则照片中人物的颜色就会呈现为正常的颜色,而只被自然光所照射到的背景部分就会呈现出深蓝色。
上述的这个例子是一种比较极端的例子,不过如果您可以利用好不同色彩间的色温差,并通过这种途径来对颜色进行控制的话,就可以拍摄出有意思的照片了。
电话:13376066805
邮件:sales0019@3n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