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在染色的过程中极易产生色差,尤其是在涤棉混纺织品的染色过程中,由于工艺流程长、染色过程复杂,各工序条件控制不当,极易造成色差。为了有效的管控纺织品的色差,保证纺织品的颜色品质,就可以使用服装色差仪。本文介绍了服装色差仪在纺织品色差检测中的应用。
纺织品色差产生原因分析:
(1)前处理不当
在前处理过程中,织物煮练后的毛效、白度、丝光的效果、定形程度和布面含碱量等指标,如果不均匀一致都会在染色时反映出来。所以,在前处理过程中,严格控制各机台的工艺操作,确保半制品各项理化指标的均匀一致,是克服轧染色差的基础和前提。
(2)染料选用不当
在拼色染料的筛选时,应尽可能选择配伍性好的染料拼色,以免因配伍不良,色光难以控制而造成色差。
(3)轧染机轧染压力控制不当
一般分散染料对纤维无亲和力,所以初开车时染料浓度要增加10%,以防初开车造成头淡现象。加料槽加料要用淋喷管,以避免单边加料造成左、中、右色差。使用均匀轧车,检查左、中、右轧余率,做好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
(4)预熔烘控制不当
主要是急烘或两边烘燥不一时造成染料泳移,应严格控制焙烘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温度均匀一致,一般温差控制在3~5℃以内,以防因温度高低不一产生的色差现象。
(5)后处理不当
涤棉织物经热熔染色后门幅要收缩很多,所以要经过高温拉幅。高温拉幅时应经常检查定形机的温度和风嘴,以免造成色光的变化和左、中、右色差。
(6)坯布选用不当
因为虽然是同一规格的坯布,但不同厂家生产的坯布在纤维种类、质量上有差异,所以,即使在相同染色工艺条件下,加工所得色泽往往浓淡不一,这种情况最明显的特征是在织物的某匹缝头处,两边颜色明显不同。所以染同一颜色时,应尽量选择同一厂家的坯布。
服装色差仪在纺织品色差检测中的应用:
为了管控纺织品的颜色品质,就需要在纺织品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色差检测。传统的纺织品颜色的检测方式主要是依靠人眼目视观察,由于人眼主观判断很容易产生偏差,并且目视测色观察条件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纺织品的颜色检测结果。为了准确的检测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细微的颜色差异,就可以使用仪器进行测定,常用的仪器就是色差仪。
色差仪是一种可以用来检测纺织、石材、油墨等材料表面颜色差异程度的工具,它通过模拟人眼看色的过程,根据色度学原理与CIE标准色度系统,将待测纺织品样品与标准的颜色直接的色差用数值的方式表示出来,其中“L”代表物体的明亮度、“a”代表物体的红绿色、“b”代表物体的黄蓝色,用户通过△L、△a、△b、△E就可以准确的评定纺织品的偏色情况以及总色差范围,进而调整想用的生产工艺,管控纺织品的颜色品质。
电话:13376066805
邮件:sales0019@3nh.com